道家全真派张至顺道长:八部金刚功全部公开(附视频和注意事项)
道·家·功·法
《金刚功》历史悠久。据师传,早在唐代已有雏形。到宋代,许多宫观已在推广。经元、明至清代早期,已普及到民间,有的历名为《八段锦》。随着各门派、各人之修炼、心法与动作有所变化。我们现传的金刚功,是按内部师承称八部金刚功(又称外八部),在心法、顺序、招式动作上,与八段锦都有很大的不同。
金刚功功法的排列顺序,深含妙理。首先从通“利三焦”、发动全身的气机开始。然后,逐个脏腑锻炼。以哪一脏腑为先呢?《黄帝内经》说:“肾为心之主,脾为肾之主,肝为脾之主,肺为肝之主,心为肺之主。”按照《黄帝内经》的原理,先固肾腰。“肾为先天之本”,他是人的生命的根基。其顺用于外,可以生人;其逆用于己,可以自生。根深叶茂,欲枝叶繁茂,必须先培根本。脾为后天之本,故“固肾腰”之后,接之以“调理脾肤”(肤指皮肤与肌肉之间的隔膜细胞组织)。继而,是“左肝右肺”。然后,对最主要的“君主之官”的心脏,用“回头望足去心疾”来调理。这个顺序正是《黄帝内经》五脏所示的顺序,有炼了一脏、巩固一脏之功用。在此基础上,还要对一些潜伏的“五劳七伤“身疾,以“神光向后瞧”来扫除它。这样,就可以祛病健身,为使身体更加强壮,又通过“凤凰展翅周身力”和两足消顿顿饮嗜消”的功法锻炼,使全身经络血脉畅通,消除饮食阻滞与不良嗜好,预防各种疾病,从而,达到圆满之功效。
视频演教如下:八部金刚功图解
预备式
1.两脚并拢,身体直立,双手自然下垂置于身体两侧,目视前方。全身放松,心平气和,排除杂念,心静自然。2.左脚向左拉开,与肩同宽。两手五指并拢,稍用力(内劲),伸直。两臂伸直,两手向体侧略转,掌心向后稍斜。气机开始发动。3.两手由体侧向上提至腰部掌仰平,指尖对肋。两手继续向前移至腹部,一手在脐上,一手在脐下,两手劳宫穴(握拳时,中指尖指向处)处在一条直线,上下相对。气归中宫(心与肾中间处)。
第一部 双手插顶利三焦功理: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从部位和有关脏腑来说,上焦是指胸隔(胃上端,针灸穴位指鸠尾穴)以上部位,包括头、咽喉、上肢、心、肺等;中焦是指胸膈以下至脐以上部位,包括肝、胆、脾、胃等内脏;下焦是指脐以下,包括腹部、腰部、膝部、下肢、肾、大肠、小肠、膀胱等(病理生理的角度而言,有时下焦还包括肝、胆)。人的元气发源于肾,借三焦的通道敷布全身,推动各脏腑组织的活动。上焦为雾,中焦如汇,下焦如渎。三焦有宣通气血津液,腐熟水谷、通调水道之功能。手少阳三焦经脉起于无名指端之“关冲穴”(无名指指甲外角一分处)交于足少阳胆经(丝竹空)后,与心包经相络。手腕和手指手三阴、手三阳的发源处和归宿。本部功法使全身用内劲,反掌从头顶直插云霄,牵动了手三阴、手三阳、足三阴、足三阳,任督二脉和奇经八脉,达到利三焦,就使头、五脏六腑、四肢的阴阳表里作了一次整体调整,为后面几部功打下基础。
1.五指并拢,两手向下伸尽。
2.然后,直臂向身体两侧渐举至肩平,掌心向下,稍停。默念“生”字,以助气上升。两手五指并拢,以腕为轴,用内劲向上成立掌,掌心向外。
3.然后,曲肘,两手仰掌,向头顶百会穴(前后头发中点联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会点)处相靠,中指尖相接,置于百会穴上方约两指宽外,稍停。默念“长”字,再助气长。两手背直掌相靠,指尖向天,两臂用力,猛向天空插至直立;稍停。默念“化”字。
4.双手分开,两臂分别向体侧渐降至于肩平,掌心向下,稍停,默念“收”字。以手腕为轴,两臂向下构成垂掌掌心向内。
5.然后,两臂向下搂抱至腹部,两手分开分别贴于脐部,稍停,默念“藏”字。
笫二部 手足前后固肾腰功理:肾为先天之水,也是五脏六腑之本。主水,藏精,主纳气,生命门之火(人身元阴、元阳之气的所在),主骨生髓,同于脑。肾是主宰人体生殖、生长、发育及维护水液代谢平衡的重要脏器,是人体生命得以继续呈现的能源动力,是心肾相交、水火既济、神体共融而长存的物质基础。本部功法通过“手足前后”、弯腰、屈膝、按摩肾腰的习练以调理肾经、膀胱经,达到强肾壮腰之目的。
1.两手合掌(空心掌)置于胸前。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一步,腿直身正。两手合掌向前冲出,直臂与肩同高,目视前方。
2.两手翻掌,背靠背紧贴。两手分开向两侧平展,掌心向后,两臂成一字形,稍停。
3.前腿屈膝成左前弓步,身体前倾(但不要弯腰勾头),目视前方;同时,两手直臂向后搂抱至尾椎部,合掌,稍停。
4.合掌用力尽量往腰部上提。合掌分开,掌心向内,置于脊椎两侧徐徐下推至两臂伸直。
5.两手由两侧分别斜向上提,掌心渐转向前,至两臂直平一字形与肩同高;同时,前腿也渐蹬直,稍停。
6.两手直臂向前搂抱,合掌,臂与肩平,稍停。
7.两手合掌收回胸前,左腿收回,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自然站立。稍停后,换右腿向右前方迈出一步,成右弓步,动作同前。第三部 调理脾肤需单举功理:脾胃为人体后天之本。脾主运化水谷,输布精气津液,有“脾乃气血升化之源”之说。脾胃互相表里。胃是“水谷之海”,主受纳,主腐熟水谷,有消化饮食,摄取水谷精微营养全身的作用。脾恶湿喜燥,胃恶燥喜湿;脾气宜升,胃气宜降。两者相辅相成,彼此协调平衡。根据此原理,本功法采取两臂上下举按的动作,使阴降阳升,不断调理脾胃气之中和。又脾有大络穴,在人体腋窝下六寸,走向皮里肤外。本功法的双臂举按开合,能疏通大络穴,调理脾肤,消除风寒湿燥、血凝等疾病。
1.两掌变拳(前四指尽量内屈,拇指顶前四指指甲),两拳相对,掌心向上,置于脐上。
2.左脚向左迈出一大步,双拳移至左腰外侧。左拳变立掌,掌心向前;右掌变阴平掌,掌心向下,掌背中部贴于左掌根。
4、两手继续向下沿两肋至大腿两侧。随手下落时,意想上下左右、里里外外的气如淋浴一般,直至涌泉穴。(脚底正中凹陷处)当脚有气感时,手指和全身都自然放松,再安静、自然站立片刻,即为收功完毕。
注意事项
正讹溯源,
还原国学真相,
让更多人重新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敬请长按识别上方二维码关注
1.【最新整理】: 海外国学 海量资料,全是古籍扫描,包含儒释道,重新回归故土!2.南师全集最新整理版(前段时间,百度网盘被封,这是最新版)3.印度电视剧佛陀54集全 无需下载,直接在线观看!【正讹溯源】创立初衷及缘起
(向上划向阅读)
在人类的文明史上,中华文化可谓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尤其近现代以来,人们错解经典原义,一味甘受西化,完全隔离本固有的国学文化于绝闻不见之地;又加上民间的流言俗语,误会讹传以假乱真,使得一泉原本纯净无瑕的国学活水浑浊不堪,死气沉沉!是真正到了亟需正讹溯源,还本原位的时候了!诗曰:
何以如此,因信之故
何以信之,慎思以得
始知人言,远非如此
但少亲察,人云亦云
徒使嘉物,虚蒙恶誉
以讹传讹,假亦成真
.......
本平台会始终贯彻:愿为国学正讹溯源的原则,让真相大白于天下!
如果你也认同平台宗旨,请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欢迎加入我们!
【正讹溯源】国学视频号主平台
敬请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目前平台设有如下微信交流群:
1.【正讹溯源】国学交流群:国学爱好者之家,用以分享交流国学,全国共有华东,南,西,北,中五大区,区下设群若干。进群需备注省份地区,以方便就近入群;
2.【国学善书免费流通互助群】:书贵流通,自利利他!若有闲置善书想二次流通,或有觅寻不到的书籍,都可以在这里免费实现!
3.【国学稀缺资源共享社群】:欢迎您加入国学社群:为保证交流学习质量,拒绝无聊八卦,无脑喷!;
联系正讹君
微信如右 先点开二维码,然后再长按识别添加
加微信备注“入群”或其他相关事宜,否则不予通过。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们,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15053971836@139.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