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养生重要内容:固精(附长寿方)
限时活动:25元报名费加入「养生禅修传习社」知识星球会员!目前已发布几百节课内容,并且每天都有佛医堂的新的专业音视频课分享和教学答疑,请扫码办理会员。(如对学习有任何不满,只要在在3天内点“退出星球”即可无条件退款。)
(茶,有助于静心!好的茶更能净心,静而净,净而定!)
二、内观,养生的主要内容中国古人所讲的养生,主要是指“内养”,也就是说要从改善身体的内环境入手,通过内观人静、呼吸调节、意念冥想、肢体导引、欲望管理等一系列的手段,来达到身体免疫力的提高,增强内在生命源。中国古人向来认为“天地是个大宇宙,人体是个小宇宙”,所以不提倡人们总是把目光盯在外部世界上,而是应该以天地万物的变化机理来作为调节身心的依据,以此达到天人合一的美妙境界。因此,中国的儒、释、道、医、武等各宗各派无不把“内观”作为养生的关键途径。古人内观的习惯源于对自身体内资源的珍惜,养生者“内观”的对象包括:丹田、气血、经络、穴位、腑脏等。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即衰,戒之在得。”孔子非常重视人体内气血资源的健康状况,他认为,性欲、物欲、利欲等,都会影响到身体内部的平衡,所以一定要很好地进行约束。孟子曰“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吾善养吾浩然之正气。”孟子认为:毅力、志向是人体之气的统帅,有志向的人完全可以驾驭自己的气血运行;为了实现人生志向,人就不应该轻易浪费气血资源。总之他认为,追求道德真理的人,是内心纯正的人,所以胸中总有浩然之正气。不讲道德的人,是欲念杂乱的人,也是体内气机逆乱的人。苏轼在《上张安道养生诀》中描述自己常用的养生方法:每夜于子午后,披衣起,面东若南盘足,口齿三十六通,握固,闭息,内观五脏:肺白、肝青、脾黄、心赤、肾黑。次想心为炎火,光明洞澈,下人丹田中,待腹满气极,即徐出气,出入均调,即以舌接唇齿内外。苏轼这种内观方法可能是与传统的阴阳五行观念有关,能够想象人体的五脏具有五种颜色,说明人进入了入静的状态,外部世界已经无法吸引人的思维意识了。内观在养生中可以起到抵御外界诱惑、降低身体损耗的作用。善于“内观”的人,特别重视自己身体的不良反应,及时进行身心调节,所以患病的机会比较少。当然必须将内观与外调相结合,即在内观的过程中,还要关注外部环境的状况。现代人面对的外界诱惑太多,视线很少能收敛在身体内部,目光总是锁定在物欲上,眼球也往往被商家所征服。实际上,现在的中国人已经很少有人去主动“内观”了,所以也很容易忽视自己身体的不良状况,从而导致身体亚健康。提示:从古人那里汲取内观养生,从西方人那里汲取科学合理的外部的调节,养成中国人内敛与外扬独立的民族特性:以达于内“修身、齐家”,于外“治国、平天下”之功。三、固精,静心修为养生的真谛是“固摄”。耳多听则摇精,口多说则伤气,目多看则劳神。大道至简,越用越少。用工用到心无一点杂念,方为入门。此不只在静坐时,在行、住、坐、卧时也是如此,这静紧要的功夫,让你的心静下来,让你的身康健,学会休息,医药不能解决人生的全部问题。其静为心,而非身。一个健康长寿的人,动健身,静修心,形练意。“习静”不入静不能见本性。何谓本性?本性即元性,乃无性之性。元性为先天五元之一。根据古《洛书》所示,人欲修练返还之道,须在性、命根本上落脚。此性命之根本即天地之根。若将人身比喻为天地,此即人身之根本,名曰“天地根”“天地心”,或简称“天心”。儒曰“太极”亦即人身之太极是也。此性命之根无方位,无定所,内有先天之信息,其中含有元性,元精,元气,元情,元神,谓之五元。此五元者为先天所具有。人降生之后谓之后天,后天生五物,即魂,魄,妄想,浊精,识神是也。四、身心合一方入静静功之法用功之时,处于静室,坐则忘形,静则忘心,返观内照。勿追求,勿助长,顺其自然。呼吸要静、细,不可稍粗,不可闻声。闻声则神气皆散。练功以平和中庸为好,要按老子所指出的“虚心绝虑,保气养精,不为外境爱欲所牵,恬淡以养神气,即为长生之道”,做到“有欲观窍,无欲观妙”。即是对窍位可以静观寂照,再逐步进入无欲观妙。所谓无欲观妙,就是进入虚极静笃无为之妙。也就是进入人天合一无物状态之妙。返观内照是练静功的基本要求,静时观照,重要的是随时运用双眼,眼到哪里,心到哪里。在寂照时注意到神和眼的结合,结合得好,呼吸就能安定以至于人大定。将气息定于中,就是进入伏气状态了,如此才会真入身与与心一之境地。达摩祖师《胎息经》云:“服气不长生,长生须伏气”。对于呼吸之平定,是自然而然的,不可稍有勉强。强制呼吸则息不能定,气不能伏。要做到心息相依,神气相抱,才能做到呼吸平定,心自然静下来。如果在练功时精神不能与呼吸结合,神必外驰。呼吸不能依附于神,则气难自伏。必须神依息而定,息依神而安,互相依附,才能进入虚极静笃。息定后,更须继续寂照,不惊不喜,不急躁,等待气机之自动。若气机动得慢,来得晚,切不可追求,只要保持虚灵不昧之神,内照气机动处,就是配合阴阳。阴阳自然相合,我之气也就随之自然伏下来。可以用眼看体内天体根即守中,守天地之正中,也要似守非守,若有若无,不即不离,不可执着。这样可帮助入静。习静之极,静极生动,真气必会逐步发动。《丹经》中有:“小周天行于真气,阳火发生之时,顺其发生之机,以神而引,以息而吹,自然上升,不限时刻,有上行之机,则引上行,有定静之机,则听其定静,总是动而后引,静而后定,不动引之天益,不静定之有损。无论动静,均顺其机而为之,主合尔自然。虽用神引,亦不可着,虽以息吹,亦不可滞,当升机发动之时,元神仍凝玄关,稍分神以引上升之阳火,不过稍着意于呼机,呼时听其自然。用神用息不过如此,余则听其自升自降而已”大意是:静至于极,逐渐会生动机,即真气发动亦即阳火发生之时,应顺其机以神意领之入尾阊之穴,气足者自然一直上入头顶。然后化为甘露,入住脉,此时口津甜满,真气直达丹田。气不足者,不能一次直上头顶,中间有定静之机,须听其定静,气再动再引,再静再定,无论动静均须顺其自然之气机,万不可气不足而强以意领之上升也。须待气机再动时,再以神引之过玉枕,上泥丸,须臾化为甘露降至丹田。其原则是:我主静,我主于静,气必越动;气越动,而我越静。待气缓缓上行时,我配合神以引之,息以吹之,但神息不可执着,不可停滞。有诗云:松静坐卧一心专,闲是闲非抛一边,若到恍惚杳冥时,后天气自接先天。打坐神器:
使用“佛医养生打坐垫”的倡导
“佛医打坐垫”是参照南怀瑾老师的设计,用三种不同种类的棉,以科学比例混合填充,所制成的完全符合人体力学的专业禅修打坐垫。
人体的骨骼和肌肉是非常复杂的结构,但一般的禅修打坐垫,往往设计并不符合人体力学,容易令人体脊柱疲劳,难以放松,难以令人进入禅修境界,甚至造成肌肉骨骼损伤。
而科学设计的“佛医打坐垫”充分考虑到人体在打坐时身体各部分的受力情况,非常严格地以多种棉按比例配置制成合适的厚度和弹性,使人在打坐时能充分放松,并以其独特的高度、弹性设计实现人体脊柱、腰腿健康的养生调理和禅修效果。
请购二维码
使用“佛医打坐垫”可更快速帮您打通人体经络、气血,放松身心,让生命获得宁静、空灵的禅修体验。并且使人获得身心健康,促进各种健康问题康复。您在家里使用“佛医打坐垫”也可以实现专业禅修的效果。(扫上面二维码即可请购)
?长期坚持实修需要团体的力量。欢迎加入佛医堂的“云道场”教学体系,请点此了解>>
附:无限整合实修《佛医禅观》基础教学简介
附:欢迎加入“学佛人士婚恋交友”网络社群
佛医堂内容推荐:
谈最根本的修行心法
没有独立思考会错过整个人生
启发式教育才是真教育
烦恼即课题
随谈中国商道的修行精神
南怀瑾先生最后的教育
养生禅修中“爱”的心法
随谈“不二法门”的教育
年轻人不要太早“看淡一切”的意见
随谈“随缘”
修行的路在何方
编辑声明
佛医堂所发布、回复的一切内容大多整编自网络公开内容,经义工精简文字,以利于快捷阅读。所有内容仅为公益性研讨、参考之用,不一定代表佛医堂意见,亦不一定完全正确。如您有任何问题,欢迎“写留言”与义工编辑交流。如您认为图文内容有任何版权问题,请邮件联系:admin@foyitang.com ,我们会及时更正。
佛医堂微信分享的一切之功德,皆悉回向文章原作者和各位读者。
▼点击“八字命理学六爻卦”可进入佛医堂微店
八字命理学六爻卦 欢迎访问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们,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15053971836@139.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