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和佛教的出现和区别

网络  2023-10-08 16:22:54

道教和佛教的出现和区别

道家门派伍柳派,全真,蓬莱派,龙门派,全真南无派,广慧派,霍山派,闾山派,民间法教,六壬仙师,茅山,华光派,普庵派,梅山派,金英教,三元教,元皇派

#道教#佛教

众所周知,我国拥有着非常悠久历史文化,从史前文化、传说时代一直到近代文明社会,在社会的发展中不断创造出灿烂的文化并不断延绵传承到如今,其中宗教作为文化的一种,在我国文化发展历史也同样是非常源远流长的。在春秋战国时期产生诸子百家,汉代之后的儒家社会,东汉时期道教的诞生以及佛教的传入,都是我国文化的重要元素。道教最早可追溯到上古时期,并在东汉时期成为实体宗教,而佛教是在东汉末年才逐渐传入我国。?道教和本土佛教是几千年来我国信仰的归宿,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不可磨灭的影响,已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许多哲学思想值得我们学习,几千年来,佛道之间相互借鉴,相互融合,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也有许多不同的教义。 ?    道教出现在东汉末年。这个时期,由于朝政混乱,当时的老百姓生活非常困苦。人们在身陷苦难的时候,往往都会先积极想办法解决,当现实的方法解决不了时,就会寻找精神上的寄托,这就为道教的兴起提供了条件。在这一时期,有张角创立的太平道,还有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                   ?何为五斗米道,这是因为张陵要求信奉他并且要入道的每个人都要上交五斗米才可以入教,这五斗米按照咱们如今的说法,算是入会费吧,五斗米道一直教育信徒们要讲诚信,不能欺骗别人,他们在路边设立义舍,按如今来讲的话就相当于是救助站,五斗米道的教徒把做好的饭菜挂在义舍里,如果过路的人经过时正好饿了,就可以进去免费吃,当然了,他们会告诉你吃饱就行了,如果贪得无厌吃得太多的话,就会受到鬼神的惩罚,那时如果有人生病了的话,他们也会给病人治病,只不过这治病的方式不像张仲景和华佗那样给你吃药扎针,而是让病人进入到一个安静的屋子里,在里面反思自己的过错,如果病不好,就有“鬼吏”来给病人祈祷,让神仙来治病,具体的做法据说是拿一张纸,写上病人的名字,再写上病人人生中犯了多少错误,现在决定悔改了之类的话,然后一式三份,一份放到山上,一份埋到地里,一份沉进水里,这种治病的方法,当然和太平道的治病方法一样,不会有什么效果,病人抵抗力强的话,病自然就慢慢好了,这就成了他们的功劳了,你上交五斗米作为酬谢就可以了,要是病人抵抗力不强的话,病治不好了,那是你反思悔过的不虔诚,神仙也帮不了你,不过,咱们中国一直有句俗话叫有病乱投医,有很多老百姓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是会被他们蒙蔽,相信他们的,这种情况,到现在,其实很多地方还是有所存在的,或许是因为五斗米道提供免费的食物让很多穷苦百姓都信任他们,或许也是穷苦百姓的病“治愈率”很高吧,从那以后信奉五斗米道的人就越来越多,五斗米道那之后影响也就越来越大了。?张陵死了以后,他的孙子张鲁把爷爷创立的五斗米道发扬的更加光大,再加上那时东汉末年的天下大乱,诸侯并起,他抓住了机会,逐步控制巴蜀汉中地区,朝廷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后面就封了他为汉宁太守,在当时也算是一方诸侯了,再后来,道教就慢慢地发展起来了,张陵也被后世称为张天师,在发展的过程之中,道教也形成了很多的流派,就像武侠小说里的华山派和武当派以及全真教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的。?接下来再讲讲佛教吧,自从西汉末东汉初佛教传入中国,随着佛经译介的发展,佛教越来越被更多的中国人所理解与接受,到了南北朝时(420-589),由于佛经的大量翻译,出现了诸多的佛教学派,这些佛教学派各自以研究一部分佛典佛经为宗旨,独尊一经一论,各学派分别以大小乘佛教的佛典佛经中的某一部为研习对象,进行不同的阐释,互相辩论、争鸣。佛教学派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并为佛教宗派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到了隋唐时期(589-907),为了满足各个阶层广大佛教徒对教义、教规和修持的要求,以适应佛教的发展,同时,也是为了各个佛教寺院的经济利益,从印度传入的“判教”(也称教相判释)得以广泛流行。佛教各宗派为了树立自家的理论权威和地位,对佛教的经典著作和各派教义作出了不同的综合分类,判别浅、深、大、小、权、实、偏、圆等,判定哪一部佛经、哪一种教义是佛祖的最终和最圆满的说法,同时把自家的阐述理论摆在最高地位,以此作为立宗的依据,这就是“判教”。这样,中国佛教宗派产生了,其中影响最大的有八大宗派。

佛教最开始是产生于公元前6至前5世纪的古代印度,距今约有2500年的历史。当时,印度把人群分为四个等级,代表神权的婆罗门最高,刹帝利、吠舍、首陀罗依次排列。由于奴隶制经济的发展,阶级矛盾的日益尖锐化,以刹帝利为代表的富有武士阶层要求成为社会最上层,而婆罗门的腐朽也激起社会各阶层人们的反抗。印度进入了“百家争论”时代,佛教便是适应刹帝利军事贵族和吠舍工商业奴隶主的需要而产生的宗教。

佛教的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约公元前563至前483年),刹帝利种姓,释迦族人,出家前是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王子。释迦牟尼是佛教徒对他的尊称,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他幼时曾受婆罗门教徒传统教育,29岁出家,据传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35岁创立佛教,此后一直在印度恒河流域一带传教,直至80多岁才去世。

佛教在西汉末、东汉初(公元前后)传入我国。最早的寺庙是建于东汉时期的洛阳白马寺。佛教在魏晋南北朝及隋唐时最为兴盛。

佛教主张众生平等,造业轮回。现在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对我国宗教方面具有着重要的影响。

?佛教传入中国之后,逐步发扬光大,形成了很多的流派。著名的有禅宗、律宗、密宗等。后来,慢慢地和中国文化结合在一起,对中国的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举个简单的例子,咱们现在常用的一些词语,就是出自佛教,比如皆大欢喜、大千世界、五体投地、因果等等。佛教也和道教、儒教一起,被称为三教。

原始佛教的教义主要有四谛、缘起、五蕴以及无常、无我等。公历纪元前后,大乘佛教兴起,陆续出现了一批阐发大乘思想的经典,在理论上发挥了空、中道、实相、六度的学说,对教义有所发展。其中主要的有无住涅槃、缘起性空和唯识说。佛教传入中国后,教义上也有许多创新,主要有三谛圆融、一念三千以及顿悟、十玄、六相和三观等。?

?

道教和佛教的区别

1.发源地不同道教是中国本土的教派,是华夏文明中诞生的,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时期的崇拜自然和鬼神,从最早的人神沟通的占卜等多种方术,逐渐演变成殷周时期的祭祀上天和祖先。佛教起源于公园前五世纪,也就是我们国家的春秋战国时期。是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在公元纪元前后,佛教开始由古印度传入中国,经过长期传播发展,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2.对待生和死的态度不同佛教追求的目标是“涅槃”脱离生死轮回,佛教认为人生是苦,生是苦,死是苦,这种苦是没有尽头的,只有实现涅槃,才能脱离生死轮回。道教对人生来说持积极的,正面的态度,这是道教与佛教乃至其他宗教的最大不同处,道教修行秘诀中有一句话,“顺成人,逆成仙,全在阴阳颠倒颠”。道教集中修炼内功,依靠炼丹术等辅助手段以达到成仙的目的3.对来生今世的态度不同佛说来世,道修今生,佛教主张无生,认为现实生活对一切来说都是苦海,主张舍弃对现实物质的追求,注重的是精神的住持和对来世的向往。道教更讲究今生今世,认为今生人活得应该不留遗憾,更认为来世之时早已不是原来那个自己。4.道教说金木水火土,佛说地风水火道教源于华夏,华夏自古以来就把世界分为五种五行,金、水、木、火、土。佛教说的地、风、水、火是印度思想,也为物质构成。5.信仰不同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以“道”为最高信仰,道教在中国古代鬼神崇拜观念上以黄、老道家思想为依据,佛教讲悟,讲修行,只有做到戒定慧,才能有机会开悟,要靠修行者自己努力。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们,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15053971836@139.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推荐文章
固精——道家修行重要的部分
2023-10-08
固精——道家修行重要的部分
南怀瑾老师:道家看世间的事物,透彻得不得了
2023-10-09
南怀瑾老师:道家看世间的事物,透彻得不得了
道家打坐秘法(前人历来不轻传)
2023-10-08
道家打坐秘法(前人历来不轻传)
道家壮阳增大功法
2023-10-09
道家壮阳增大功法
道家不传之秘──睡功!
2023-10-09
道家不传之秘──睡功!
南怀瑾老师公开一个道家、密宗不传的秘密
2023-10-09
南怀瑾老师公开一个道家、密宗不传的秘密
“武当明目洗睛功”分享(道家养生功法)
2023-10-08
“武当明目洗睛功”分享(道家养生功法)
道家养生中睡“子午觉”的重要价值
2023-10-08
道家养生中睡“子午觉”的重要价值
关于道家“打坐”问题解答
2023-10-09
关于道家“打坐”问题解答
道家修炼精华,一语千金人生悟道
2023-10-09
道家修炼精华,一语千金人生悟道